主持人:适才谈到了25岁青春期的问题,在我们的发展历程中,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,在我们十几岁,刚刚以为自己长大了,可能和父母一下子就发生了许多的矛盾和距离。当我们逐渐长大了,懂事了,反而和父母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缩小了。这和您适才所谈到的25岁青春期是不是有什么一定的联系呢?是不是在子女真正过了25岁青春期以后,才算是真正长大了,才气够明白自己的父母?
郭蓄芳:这是一个心理逆反期的必经验程。依赖与反依赖,一个青年人的发展,就是要经由这样一个斗争,一个孩子从小一定是要依赖父母才可以长大,可是到了一定的岁数就需要自力。可是这时刻又没有完全具有自力的能力,既想自力,又不知道怎么自力。生涯方面,尤其是经济方面,住房方面又需要依赖父母,可是心里又想有自己的空间,有自己的一些想法。父母原来很习惯对他的控制,也跟习惯于子女依赖于父母,这是给每小我私人心理上一种有价值的感受。相互都要经由这样一番斗争。当一个青年人发展,过了青春期以后,也许青春期在18岁以后就可以走入成年,也许到25岁才可以。当他过了自己的青春期以后,就已经和父母形成了一种新的平衡,就是在新的层面上到达了稳固,什么事情可以和父母商议,什么事情要自己作主,而且随着岁数的增大,心理的成熟,也对父母更明白,更不限于依赖与反依赖的矛盾和斗争的田地中去。
网友:我的孩子现在正在进入青春期,作为母亲,我应该注重哪些问题呢?
刘华清:适才郭主任谈的问题是很好的,也是一个很好的建议。大多数的父母,稀奇是传统的父母亲都不太希望孩子这么快长大,都希望孩子永远停留在5岁以内,这样最好。孩子长到17、18岁,15、16岁的时刻,这个时刻的妈妈和5岁孩子的妈妈是纷歧样的。往往孩子长大了,父母亲还没有长大,就是对孩子的心理空间,孩子的教育还没有长大。我曾经加入过家庭教育心理学的钻研会,许多家长问心理专家,我们怎样能和孩子相同,怎样能教育好孩子?怎样让青春期的孩子听话?我们的专家告诉家长,有三个窍门。第一个窍门是商讨,商媾和讨论。第二个窍门照样商讨。第三个窍门照样商讨。这个商讨背后有许多的器械,我们要和孩子真正地作同伙,不是以家长的意志为中央。许多小天子,看起来是以孩子的意志为中央,现实上是以家长的意志为中央,你不要做什么,你要做什么。这样就没有思量到孩子有自己的空间,孩子有自己的权力,以是我们作为家长和父母,要同等地和孩子相同和交流,真正和地和孩子做同伙,做一个坦诚交流的同伙,要耐心地听孩子的意见。天主制造了我们两个耳朵、一个嘴巴,要静下心来听孩子说什么,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谈话。往往家长就说,你瞎说什么,你好勤学习去。这样下令、否认的口吻对孩子都是一个危险,我们应该和孩子举行商讨。
网友:讨教心理专家,前妻经常和孩子说我的坏话,甚至很难听,搞得孩子不愿意跟我靠近,我应该怎么办呢?
刘华清:许多离异的家庭为了发泄自己心中的怒气和对前妻(夫)的恼恨,把恨意加在孩子身上。仳离的家庭,最痛苦的是无辜的孩子,孩子在中央是最不恬静的。适才提到应该怎么做,每小我私人都有每小我私人的经验,每小我私人的靠山和文化,以及性格差异,也许有自己的方式来处置这些穷苦。
网友:我经常跟我妈妈闹别扭,然则从主观上讲,我们都想和对方很好地相处,然则到了一起就经常吵嘴。我们应该怎么办?
郭蓄芳:打骂是家庭中经常会发生的一个事情,尤其是在心理逆反期的青年人,是很容易和母亲打骂的。我看你是一个很伶俐的年轻人,虽然是在打骂,然则心里都在爱对方,若是没有爱,就没有需要去打骂。以是你想想,跟母亲打骂,是表达爱的唯一方式吗?可不能以有其他的方式,能否坐下来,跟母亲好好谈,到底需要对方什么。
主持人:说到表达方式,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心理专家。我们中国人一样平常来说是异常不善于表达情绪的,稀奇是对自己的父母。天天旦夕相处,生涯在一起,没有需要说妈妈我爱你这样的话。这样耐久下去,会否对母子关系造成什么欠好的影响?或者说应该去改变我们的表达方式?
郭蓄芳:东方的文化是一个羞于说爱的文化,很少有父母会说孩子我很爱你,孩子也很少说母亲我很爱你。我见到一些青年的父母接受了西方新的思潮,会亲孩子,告诉孩子我爱你,有时刻效果反而欠好。孩子单纯模拟,在学校抱着同砚,无论是男生照样女生去亲,还说我爱你,也是很穷苦的事情。我们东方人羞于直接用言语表达我们的爱,并不是说我们不能用其他的方式表达爱。
刘华清:好比说一个延伸,一个笑容,用手抚摸孩子的头,或者是给孩子送一件心爱的礼物,这也是表达爱,转达爱的一个方式。
屈英:好象不但单是一个表达爱的问题,中国人好象很吝惜表彰,你看到孩子的优点可以去表彰他,去发现他的利益,给他一些赞美的话,这样会使人人的心情好起来。现在母亲对孩子更多的是指斥或指责,或者就是教育。
主持人:现实上这种母子关系是在耐久的家庭生涯中已经形成的一种习惯,想要改的话,并不是说能一下子悔改来的,也应该天真绚丽,寻找一种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方式。
更多家庭教育经验分享,育儿经验分享,可前往【家庭教育教育栏目专区】查看
更多精彩关注毛毛简笔画官方微信公众号: